过去几年,山东省潍坊市发挥传统工艺资源优势,搭建传习、联营、旅游、创新“四个平台”,践行将传统工艺融入民众生活、公共文化、经济发展、文化旅游“四融理念”,培育助推传统工艺发展的生态、活态、业态、常态“四态环境”,打造山东传统工艺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板。
针对传统工艺学习难、收入低、传承者少、年轻人不愿干的问题,潍坊市组织实施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计划,发展壮大传统工艺队伍。比如推广带头人制度。通过评先树优和经费扶持,鼓励非遗传统工艺类项目带头人以己之长反哺社会,为乡村启智扶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。潍坊市寒亭区张家院庄村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张效东,通过风筝传习工坊授艺带徒20多人,带动村民实现风筝产业年创收200多万元。临朐县非遗传承人刘岳清带动村民从事手工箅子生产,年加工产品两万余件,销售额达30余万元,为30名残疾人、留守妇女和10户困难家庭摘掉了贫困帽子。此外,潍坊市加强非遗聚集区和传习所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成20个非遗聚集区、315个非遗传习所,其中传统工艺类项目达70%以上,手工艺人免费入驻传习所,并常年开展收徒带徒技艺传习和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活动,为传统工艺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构筑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。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完善从业者、传承人、工艺大师三级梯队机制,培育壮大传统工艺大师队伍,目前,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4人,拥有各级工艺美术大师495名。组织评选出四批“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”,鼓励传统工艺业高质量发展。实施“百乡千人培训计划”,培养传统工艺类生产经营人才6000余人,其中濒危项目核雕技艺从业者从过去的五六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多人,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。此外,潍坊市还积极探索搭建联营平台,把“潍坊传统工艺”做起来、卖出去。针对部分传统工艺项目销路窄,产品小众,从业者收入低的情况,当地建立协同机制,构建产销共赢平台。
发展乡村手工艺合作社。利用手工艺特色资源优势,开辟产销通道,聚集村民共同致富。高密市注沟镇曹疃村民间工艺大师禚元兴,发挥柳编工艺就地取材、能耗低、环保无污染、附加值高、收益多的特点,组织当地农民从事柳编生产,产品畅销至北京、上海等地,年产80多万件,交易额达300多万元。
建设非遗特色社区、村落。激活乡村传统工艺传统,发挥非遗特色项目集聚效应。寒亭区王家庄子村锐意打造“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”,发展风筝企业和专业户90多家,全村有2000多人从事风筝生产加工,风筝畅销至伊朗、阿富汗、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达2.8亿元。奎文区东上虞社区是历史上有名的铁匠村,村改居之后以弘扬红炉文化为主题,建设具有传统美食、传统技艺、传统医药三大业态的新型社区。
做强老字号传统工艺品牌。目前,潍坊市获评中华老字号企业4家、山东省老字号企业17家、潍坊老字号企业31家。“恒盛斋”糕点、“同文堂”毛笔、“乐春”大饽饽等一批老字号成为热销传统工艺品牌,“崔字牌”小磨香油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近3万个分销网点和代理商,实现产值近6亿元,吸纳周边乡村160多人就业。
针对部分传统工艺产品创新不足、知名度不响的问题,潍坊市还实施潍坊传统工艺创新推广计划。2021年11月,潍坊成功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,获得世界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”称号,与全世界295个创意城市建立起合作交流通道,并通过这一通道推动实施“潍坊好手艺”世界行计划。(郭佳怡)